熔断背后的数学与心理

时间:2016-01-11 来源:财新网

【财新网】(专栏作家 贝乐斯)熔断已经成为了历史,但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却值得思考。熔断的初衷是减少股市大规模下跌的可能,但数学可以证明,恰恰是熔断门槛的设置,增大了股市大跌的概率。

以A股上证指数为例,有记录以来的6000多个交易日,在熔断措 施实施之前,大约只有49个交易日下跌7%及以上,概率约为0.8%左右。但是,新年以来,四个交易日里有两个交易日发生了熔断,下跌超过7%以上,概率 远远超过历史上0.8%的概率。这里面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所谓“磁吸效应”,即一旦跌破3%,很多人为了避免继续下跌后股市停止交易失去流动性,被迫提前 卖出,导致很快下跌到5%的第一个门槛,而15分钟后重新交易,由于同样的道理,很多人为了避免关市后无法交易失去流动性,被迫提前卖出,导致很快下跌到 7%的熔断门槛。一旦下跌接近3%,就很容易触发熔断。所以,有了熔断机制后,原来下跌7%及更多的概率就变成了下跌3%及更多的概率。

A股的下跌近似符合立方幂率分布,下跌得越少,发生的概率越高,而且与跌幅不成正比。比如下跌3%及以上的概率约为5.11%左右,而下跌7%及以 上的概率约为0.8%,前者的跌幅只有后者的40%多,但概率却是后者的6倍多。由于“磁吸效应”,一旦发生了3%左右的下跌,发生熔断就是大概率事件 了。实际上,由于熔断措施的存在,原来发生7%及以上大跌的概率实际上就变成了发生3%及以上的下跌的概率,从0.8%增大到了5.11%,增加了5倍 多。

  从数学原理上看,任何熔断措施都会加大达到熔断的概率。而且由于股市下跌分布的幂率特征,这个概率还会成倍增加。假如设7%为第一档,原来没有熔断时下跌7%及更多的概率是0.8%,而加了熔断后,由于磁吸效应,就要参考下跌5%及更多的概率。这个概率约为2.1%左右。是原来的2.5倍。

  熔断的初衷是减少大跌,但是由于“磁石效应”的交易心理带来的市场行为,加上股市下跌的幂率分布数学原理,却让大跌更加频繁,大跌的概率成倍增加。


【推荐】 1月13日股市前瞻
【推荐】 1月5日股市前瞻
【推荐】 2月19日股市前瞻
【推荐】 9月29日股市前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