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7日股市前瞻
6月7日股市前瞻
今日上证指数继续维持窄幅震荡,收盘时下跌4.58点,收盘报2934点,成交量则缩小至1724亿,为5月31日长阳以来的新低,如下图所示:
在昨晚的文章中,姚尧提到对短线持谨慎态度,今天的缩量则表明昨天的谨慎还是对的。虽然我们反复强调长线看好,但短线能否持续上涨,我们始终是有所保留。再回到下面这张上证指数2005年日线图:
一个多星期以来,我们反复在讨论现在的位置是相对于当初的A还是B,至今仍然没有结论。现在来看,最关键的指标还是成交量,未来几日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决定了指数能否上涨。如果成交量还是像今天这般萎缩,则指数恐怕会逐步回落。如果成交量能够有效放大,乃至于再度超出前一波的最大量,则指数有望再创反弹新高。这话看起来有点像废话,其实我想说的是操作上最好还是控制仓位以静观其变。如果短期内因成交量萎缩而持续下跌,则我们可以用左侧的思维分批加仓。如果短期内成交量持续放大以宣告新一波拉升的到来,则我们可以用右侧的思维分批加仓以顺势而为。偏偏就是当下,在没有明确信号的情况下把仓位加得太重短期内还是有些冒险。如果赌对了自然是好,如果赌错了则可能又会陷入被动,莫不如以少量仓位再观望两天。
下面这张是创业板指日线图:
可以看出,创业板指在昨日创出近几个月天量后今天迅速萎缩,同样是5月31日以来的最低成交量。加之指数反弹的点位已经进入前期套牢密集区,是以我们有必要警惕创业板指短期有回调的可能。与前述上证指数类似,读者可以在创业板指逐步回落至2100点一线时加仓,也可以等指数再次放量上攻时加仓。
周末的时候,姚尧发了份问卷调查,在回答如果有一整天可自由支配时间,会拿几个小时来读书这个问题时,竟然有60%左右的读者表示不到2小时
我粗略计算下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双休日能够有一整天自由支配时间就不错了吧?而那些只肯拿不到2小时来读书的人,基本上也无法期待他工作日会读书。换句话说,这60%的投票者每周读书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,因而每年读书时间不会超过100小时。考虑到你们的阅读速度和连贯性,估计每年读书数量很难超过五本(纯休闲类读物除外)。没错吧?这些投“0-2小时”的读者,你们每年阅读的书籍会超过五本吗?你们这样子可真的不行啊!你们自己也知道股市里只有极少数人能持续挣钱,据说概率只有不到10%。勤奋者尚且不免亏损,遑论你们这些不勤奋的人?
又有不少读者留言,说:“学习不一定要读书啊!用手机看微信文章也是学习啊!每天晚上看姚尧的文章也是学习啊!”这话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,但我还是必须要强调,读书和读微信文章是有很大差别的。首先是目的性不同,通常在打开书时就明确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,而读大部分微信文章则像逛街,看到好东西就收藏转发,看到坏东西就快速退出,很快转到下一篇。其次是知识结构不同,书籍通常是用系统的语言跟你阐述事物的逻辑和推理,而微信文章则更倾向于用较短的篇幅讨论一个问题,且结论似乎永远显得比推理重要,更不用说绝大多数微信文章根本就是标题党+心灵鸡汤了。再就是阅读体验不同,读书,尤其是读有深度的书,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而仔细思考,甚至来回翻阅以反复推敲。可是读微信文章则大多是一目十行,过眼云烟。读者自己可以回想一下,你每天读过的微信文章中有几篇是篇幅够长而你又耐心读完的?有几篇是你读完后觉得值得深思而又反复推敲的?我不愿意说厚书长文就一定比短文好,但一个人只读短文而从不读厚书长文则肯定是有问题的。这种人在思考复杂局面时通常不会有深度,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局面时通常很难有主见。
也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,所以有高达75%的读者在选择书籍时希望读起来不要太累:
也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,所以有高达70%的读者在无人打扰的阅读时间里,会每小时看2次以上的手机:
康德在《答复这个问题:什么是启蒙运动?》一文的开篇写道:“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。不成熟状态即是不经别人的引导,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。”康德认为,人们会沉浸于这种不成熟状态而无法自拔,根本原因是懒惰和怯懦,总是希望自己处在一种极其舒适的状态,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动脑子,什么事情都有别人帮自己安排好,自己只需要按照别人的结论去做就好。就像你们一样,每天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。你们的读书时间本来就少,却在这极少的读书时间里还能时不时看手机。为什么?因为你们读书既不需要艰辛思考,也不需要勇敢探索,你们最多就是花个三五分钟扫一眼别人的结论,然后就照着别人的结论去做了。如果那人对了,你会持续关注并日益崇拜他。如果那人错了,你会痛骂他垃圾、骗子,然后再换个偶像崇拜。可是,你什么时候能够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,走出不成熟状态呢?